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及汽车行业双碳目标落实,聚焦碳数字经济业务主线,以数字技术为纽带,绿色金融为助力,开发碳经济新业态,打造碳管理咨询、碳数字技术开发与应用、环境金融平台开发、碳经济培训等重点业务体系,构建产业、金融、地区、环境多赢新格局。
在3060双碳目标背景下,深入展开乘用车和道路车辆碳排放标准的研究,支撑汽车低碳标准体系建设。
自愿碳市场是强制碳市场的重要补充,目前,全球自愿碳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几大试点碳市场已逐步覆盖地方汽车产业链企业,同时,部分地方市场已将汽车产业不同环节的减排举措纳入自愿减排(碳普惠)机制。
以汽车产业碳及ESG相关数据为基础,环境社会等效益的量化,联合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低成本绿色发展与减碳资金支持。推动绿色金融与汽车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金融机构提升气候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同时缓解汽车产业链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加速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
2023年3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的函》,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建议,以建立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体系。
依据ISO14064、《道路车辆企业碳排放核算及报告指南》对企业组织层面进行全面性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帮助企业了解本身的温室气体排放状况,以及可能的责任与风险,有效的应对可能存在的企业碳管理政策法规的要求。
依据ISO14067、《乘用车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技术规范》对汽车整车产品及零部件、车用材料的原料取得、制造、运输、销售、使用以及报废回收阶段过程中所直接与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进行核算,帮助企业了解产品的碳足迹,以应对政策合规要求和消费者关切。
项目主要包括国内外碳管理政策法规梳理分析,汽车企业碳排放现状分析,汽车企业碳减排战略制定,供应链、工厂、产品、市场等方面减排重点任务设定,以及其他保障措施建议,形成由“1+N”项支撑材料组成的规划方案。
通过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学、CALCD数据库、CALCM模型、OBS工具的导入,帮助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材料企业建立组织层面及产品层面碳足迹核算能力。
中国工业碳排放信息系统(CICES)是为提高中国工业领域碳排放管理水平,而开发的统一的碳排放数据报送及信息管理平台。CICES协助主机厂用户和供应商用户完成从原材料获取阶段、生产阶段、使用阶段和回收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的收集、管理。CICES可与企业自有系统及OBS工具协同,帮助企业真正建立自有实景碳排放数据体系,支撑进行量化统计,战略规划。
由于众多厂商的产品BOM清单格式众多,且与OBS能够识别的标准BOM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为了用户能够方便的使用OBS的BOM导入功能,产品碳足迹标准管理工具(PCFst)能帮助用户将复杂BOM清单快速转换为标准BOM,且能够实现各材料因子和BOM信息中的材料数据自动匹配和众多重复项灵活整理的功能,从而方便地使用OBS标准BOM导入工具一键生成模型,极大的提高建模效率和用户体验。
中国汽车产业链碳公示平台(CPP)公示汽车产品碳足迹,并实现“四个目标”,即构建低碳生态,推动企业加快开展碳排放核算工作,构建低碳供应链;引导低碳消费,帮助消费者识别低碳汽车,强化社会认识与支持;突破贸易壁垒,支撑汽车产品碳足迹信息国际互认,助力汽车产品走出去;达成双碳目标,支撑构建我国汽车碳排放管理体系,助力工业碳中和;旨在于解决国内汽车行业碳减排工作“四个薄弱”问题。
帮助用户建设完成企业碳管理数据化系统,实现企业组织层面和产品层面碳排放数据数字化管理,定期更新显示企业碳排放和产品碳足迹数据,精准掌握高碳排工艺和区域,进行针对性碳管理,碳管理系统中数据做可为企业碳核查和产品碳足迹的做重要参考。
基于中国汽车产业链碳公示平台(CPP)中车型碳排放数据,选择同级别中的碳排放量最低的车型作为低碳领跑车型,通过在国际研讨会颁发奖杯,央视等主流媒体报道,企业内外部宣传、4S店等宣传活动,帮助企业展现低碳发展成果,打造低碳品牌形象。
按照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标准,协助企业系统梳理其产品的绿色低碳特点,解决企业绿色产品荣誉及品牌形象塑造问题。
协助企业系统梳理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推广绿色设计理念及方法,完成申报材料的撰写及申报流程,解决企业在产品绿色设计方面的巨额投资和持续工作需要进行宣传推广的问题。
作为中国汽车低碳测评工作组组长单位,负责中国绿色汽车评价规程(C-GCAP)中低碳板块规程制定与规划研究。
帮助企业了解车型碳足迹情况,提前评估中国绿色汽车评价规程(C-GCAP)规程中的星级。
作为《汽车碳管理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标准制定组成员,牵头制定碳管理人才岗位分类、能力评价标准,助力碳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依据《汽车碳管理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T/MIITEC 021-2023)标准,开展汽车碳管理产业人才岗位能力培训,培训后考核人才碳管理能力,并进行评价认证。解决目前国内碳管理人才培养认证良莠不齐,人才储备与建设需求的不匹配,以及碳人才市场信息渠道的阻塞等问题,助力碳管理人才快速蓬勃发展。
将产业的实际需求与理论教学相融合,把“双碳”最新进展、成果、需求和实践融入各个层次教育中,形成“科教融汇”提升碳管理知识的普及度及相关行业人才培养的精准度。
友情链接
政府网站
行业网站
中汽中心网站群
中汽数据网站群